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渊父子的争论-单田芳乱世枭雄485全集听书楼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渊父子的争论-单田芳乱世枭雄485全集听书楼-乱世枭雄-一本书
乱世枭雄
作者:九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广说到这里,虞世基和裴世矩正要习惯性的说“陛下英明”之类的话,但杨广可能是听烦了,两人刚要张嘴,他便摆手道:“别再说废话了,还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有的话赶紧说,朕还要巡视大军。”
虞世基立刻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巴郡太守说境内发现祥瑞,说这是陛下……”
不等虞世基将话说完,杨广神色便阴沉下来,寒声道:“祥瑞,哼,传旨给蓝衣卫府许敬宗,直接让他派人将那郡守拿下,打入死牢,等朕从高句丽凯旋而归时,再将他斩首,全家发配边疆,竟然又以祥瑞欺骗朕,他真以为朕是昏君吗?”
待虞世基和裴世矩领命之后,不等两人说什么,杨广又不依不饶的说道:“以后凡是有地方上奏说发现了祥瑞,便直接给蓝衣卫府传旨,让他们将上奏之人杀了。哼,去年征伐高句丽,如果不是一些狗贼拿祥瑞糊弄朕,朕也不至于屡出昏招。”
虞世基和裴世矩闻言,浑身一震,禁不住互视一眼,这是自去年惨败给高句丽之后,皇帝陛下第一次承认自己屡出昏招,或许是因为第二次征伐已经开始的缘故吧!
杨广将两位宠臣的神色变化看在眼中,叹了口气,道:“去年那一战……败了就败了,朕岂能会不承认,虽然朕下令杀了刘世龙顶罪,但刘世龙做的事情都是朕同意的,而且一些都是朕下旨让他办的。比如那‘不准乱杀敌国百姓,对方投降后就要善待’的命令,全是因为朕一时仁慈,想要体现我天朝气度,这一次征伐高句丽,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高句丽君臣反复无常,即使他们投降,朕也绝不会再答应!”
……
……
五月庚午(二十七),大隋皇帝前军开始渡过辽河,得益于去年王君临带人攻破了平壤城,渊太祚当时慌忙带兵回援,辽河附近这一带还在隋军的控制之中,只是辽东城最终还是丢失了。
和去年一样,大军过了辽河,首先要攻打辽东城,只是去年战败,府兵精锐尽失,如今虽然编制补齐,可是一年时间又怎么可能练得出精兵,所以大军战力远不能和去年相比,士气更是天壤之别。
大隋朝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侄为主。商贩、赘婿、罪犯、乞丐等通常不被军中接纳,即便有机会投军,他们获得的军功和奖赏往往也要比好人家出身的士兵少算一半。
去年大军东征,把数十万府兵精锐葬送尽了,所以今年朝廷才想起了募骁果入营的主意。杨广甚至下旨,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加入骁果,今后全以良家子看待。
另外,因为去年东征表现突出,杨广让唐国公李渊负责此次东征所有粮草调度,李渊能力卓著,再加上有长子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辅佐,又有一干能力不弱的幕僚建言献策和四处奔波,将粮草之事倒是打理得井井有条。
前线大军刚一过河,辽东城外便已经打了个热火朝天,杨广的御辇也开到了辽东城下督战。因为这次征伐高句丽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准许各路将军放开了手脚打,所以虽然部队战力不如去年,士气也不如去年,但大隋前期竟然战事进行得颇为顺利。
当然,这与高句丽一方军队战力与去年相比也下降很多有关。
去年那一战高句丽精锐也消耗的不少,再加上后面王君临掏空了高句丽在平壤的国库,高句丽同样缺少粮草,而渊盖苏文和国主高建武明争暗斗不休,高句丽全军上下士气同样不高。
这样的情况下,六月初,王仁恭率军进攻新城(今辽宁抚顺北),以千骑大破敌军三万,进而围城,一举克之。
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等上次打了败仗的宿将们四处攻掠,均有建树。
到了六月中旬,除了辽东城久攻不下之外,盖牟、新城、建安、扶余等辽河附近的小城都落入了隋军之手。
反倒是被所有人都认为高歌猛进的秦安王王君临带领的水路大军却一直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
但大隋朝廷上下却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因为早在最开始,包括杨广在内,便有不少人担心,和去年一样,大军主力被挡在辽东城,可是王君临带领水师一路打到平壤城,若这次还是这样,皇帝陛下和十二府大将军的脸还往那里放。
上次王君临主动向天下人说他在高句丽的胜利都是皇帝陛下在背后运筹帷幄的结果,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有一次就行了,若再来第二次,杨广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对于王君临带领的偏师一直没有什么战果传来,杨广从未任何催促过,而且私下里甚至还再想,王君临还算是懂得朕的心思。
……
……
虽然捷报连连,但是却有人并不看好,除了王君临这个开挂之人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个人同样充满了担忧,那就是负责调度大军粮草的李渊。
唐国公李渊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儿子,在几名幕僚和属官陪同下,目送十万征召不久的骁果渡过辽河,按照杨广定下的作战计划,这十万新兵是预备部队。
这些同样才当兵一年时间的新兵远远无法和范阳郡的八千县兵相比,此时这些骁果们秩序很混乱,时不时的有人从浮桥上被挤下水里,吵架声此起彼伏,军官呵斥声和挥动鞭子声就没有停过。
“这十万新兵过去,就是送死的。”李渊一脸忧心,眉头紧紧蹙起。他不认为这十万以地痞无赖为主的所谓骁果大军到了辽东城下,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或许皇帝陛下和那些前线的大将军们本来就是让他们的命去耗尽那辽东城里面守军的兵力。
李渊父子三人非常清楚,六十万主力大军没完成的任务,增加十万新兵过去于事无补。而他们更清楚,这些天久攻不下辽东城的原因并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因为这次出动的百万大军中有一半以上的新兵。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虞世基立刻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巴郡太守说境内发现祥瑞,说这是陛下……”
不等虞世基将话说完,杨广神色便阴沉下来,寒声道:“祥瑞,哼,传旨给蓝衣卫府许敬宗,直接让他派人将那郡守拿下,打入死牢,等朕从高句丽凯旋而归时,再将他斩首,全家发配边疆,竟然又以祥瑞欺骗朕,他真以为朕是昏君吗?”
待虞世基和裴世矩领命之后,不等两人说什么,杨广又不依不饶的说道:“以后凡是有地方上奏说发现了祥瑞,便直接给蓝衣卫府传旨,让他们将上奏之人杀了。哼,去年征伐高句丽,如果不是一些狗贼拿祥瑞糊弄朕,朕也不至于屡出昏招。”
虞世基和裴世矩闻言,浑身一震,禁不住互视一眼,这是自去年惨败给高句丽之后,皇帝陛下第一次承认自己屡出昏招,或许是因为第二次征伐已经开始的缘故吧!
杨广将两位宠臣的神色变化看在眼中,叹了口气,道:“去年那一战……败了就败了,朕岂能会不承认,虽然朕下令杀了刘世龙顶罪,但刘世龙做的事情都是朕同意的,而且一些都是朕下旨让他办的。比如那‘不准乱杀敌国百姓,对方投降后就要善待’的命令,全是因为朕一时仁慈,想要体现我天朝气度,这一次征伐高句丽,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高句丽君臣反复无常,即使他们投降,朕也绝不会再答应!”
……
……
五月庚午(二十七),大隋皇帝前军开始渡过辽河,得益于去年王君临带人攻破了平壤城,渊太祚当时慌忙带兵回援,辽河附近这一带还在隋军的控制之中,只是辽东城最终还是丢失了。
和去年一样,大军过了辽河,首先要攻打辽东城,只是去年战败,府兵精锐尽失,如今虽然编制补齐,可是一年时间又怎么可能练得出精兵,所以大军战力远不能和去年相比,士气更是天壤之别。
大隋朝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侄为主。商贩、赘婿、罪犯、乞丐等通常不被军中接纳,即便有机会投军,他们获得的军功和奖赏往往也要比好人家出身的士兵少算一半。
去年大军东征,把数十万府兵精锐葬送尽了,所以今年朝廷才想起了募骁果入营的主意。杨广甚至下旨,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加入骁果,今后全以良家子看待。
另外,因为去年东征表现突出,杨广让唐国公李渊负责此次东征所有粮草调度,李渊能力卓著,再加上有长子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辅佐,又有一干能力不弱的幕僚建言献策和四处奔波,将粮草之事倒是打理得井井有条。
前线大军刚一过河,辽东城外便已经打了个热火朝天,杨广的御辇也开到了辽东城下督战。因为这次征伐高句丽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准许各路将军放开了手脚打,所以虽然部队战力不如去年,士气也不如去年,但大隋前期竟然战事进行得颇为顺利。
当然,这与高句丽一方军队战力与去年相比也下降很多有关。
去年那一战高句丽精锐也消耗的不少,再加上后面王君临掏空了高句丽在平壤的国库,高句丽同样缺少粮草,而渊盖苏文和国主高建武明争暗斗不休,高句丽全军上下士气同样不高。
这样的情况下,六月初,王仁恭率军进攻新城(今辽宁抚顺北),以千骑大破敌军三万,进而围城,一举克之。
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等上次打了败仗的宿将们四处攻掠,均有建树。
到了六月中旬,除了辽东城久攻不下之外,盖牟、新城、建安、扶余等辽河附近的小城都落入了隋军之手。
反倒是被所有人都认为高歌猛进的秦安王王君临带领的水路大军却一直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
但大隋朝廷上下却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因为早在最开始,包括杨广在内,便有不少人担心,和去年一样,大军主力被挡在辽东城,可是王君临带领水师一路打到平壤城,若这次还是这样,皇帝陛下和十二府大将军的脸还往那里放。
上次王君临主动向天下人说他在高句丽的胜利都是皇帝陛下在背后运筹帷幄的结果,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有一次就行了,若再来第二次,杨广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对于王君临带领的偏师一直没有什么战果传来,杨广从未任何催促过,而且私下里甚至还再想,王君临还算是懂得朕的心思。
……
……
虽然捷报连连,但是却有人并不看好,除了王君临这个开挂之人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个人同样充满了担忧,那就是负责调度大军粮草的李渊。
唐国公李渊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儿子,在几名幕僚和属官陪同下,目送十万征召不久的骁果渡过辽河,按照杨广定下的作战计划,这十万新兵是预备部队。
这些同样才当兵一年时间的新兵远远无法和范阳郡的八千县兵相比,此时这些骁果们秩序很混乱,时不时的有人从浮桥上被挤下水里,吵架声此起彼伏,军官呵斥声和挥动鞭子声就没有停过。
“这十万新兵过去,就是送死的。”李渊一脸忧心,眉头紧紧蹙起。他不认为这十万以地痞无赖为主的所谓骁果大军到了辽东城下,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或许皇帝陛下和那些前线的大将军们本来就是让他们的命去耗尽那辽东城里面守军的兵力。
李渊父子三人非常清楚,六十万主力大军没完成的任务,增加十万新兵过去于事无补。而他们更清楚,这些天久攻不下辽东城的原因并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因为这次出动的百万大军中有一半以上的新兵。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